top of page
Search

拒绝网络霸凌 自律自觉三思而行

霸凌,不管任何形式都带来深远的影响。网络普及化的时代,网络霸凌也频传,从日本两年前发生女子摔角选手木村花疑遭网络霸凌而轻生的事件后修正草案、大幅提高“侮辱罪”刑罚,可见网络霸凌已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杜绝网络霸凌在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里或是过于完美的想像,但如果每个网民能多一点自觉,对网络霸凌多一点了解,并在适当的时候发声,要打造一个和平友善的网络世界亦非难事。一个友 善的社区需要邻里的互助合作,而一个文明的网络世界,需要的是我们身为用户的多一点的自律 与自觉。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们享受无边界的自由,以致有些人忘了,隔着屏幕与键盘的人我界线依然存在,在看不见你我的网络世界里,言语和文字的不当使用带来的伤害不亚于肢体和行为上的暴力。


面对霸凌,很多霸凌者会以“只是开玩笑”、“太敏感”来开脱。我国注册心理辅导师蔡持兴指出,玩 笑和霸凌其实界线分明。 “换位思考,这话如果是别人对我说会不会令我觉得很受伤?如果会,那 就不应该说,不管是在现实或者网络上。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玩笑和霸凌的分别是,玩笑是整体气氛都很欢乐,玩笑也不会因其他人出现而停止;霸凌则是一对一或多人对一人,弱势的那人是痛苦的,过后也无法融入多人的那一群体里,而且,霸凌发生时,外人的出现会使这群人闪躲或离开。”


言论自由下勿伤害他人

在网络世界里,霸凌者因能够隐蔽身份而为所欲为,文字化身利刃带来沉重的伤害以致酿成大 错。网络世界里常常发生的情况是一群人去霸凌一个人,在一些情况下选边站时无意间成了霸凌 者一份子。因此,个人的自觉与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一个人能否辨识出霸凌的发生并在适当的时候发声提醒,甚至出手制止或向当局举报以避免伤害更深,对防止霸凌延烧有一定的效果。


“有时候只是友善地提醒或留言说'这样说话不应该'就能有提点的效果。自觉自己的言行然后去提点他人,或去帮助没能力的人发声,这些都是我们在减少网络霸凌时能做的事。”


或许有人坚持在网络上应享有畅所欲言的自由,然而,这必须建立在不伤害他人与危害社会安宁 的情况下,言语及文字的杀伤力不容小觑。蔡持兴提醒:“马来西亚是个法治国家,法律依然存在,不管你开多少个小号、如何隐瞒身份,只要执法当局要查,他们都可以找得到你的IP。你当然可以觉得键盘和帐号都是你的,你享有言论自由,但同时也谨记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提高自觉 补强不易受打击

面对网络霸凌,有些人可以泰然处之——关掉帐号、短暂远离网络世界后一段时间又是一条好 汉。但是,对一些人来说,网络霸凌带来各种的影响,这可能包括失眠或睡眠障碍、冒汗等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情绪上的焦虑恐慌和无法专注等,甚至害怕社交,各种伤害性的字眼是挥之不去的梦魇。不同的人面对网络霸凌带来的创伤反应不一,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及安全感有关。


心理素质强、安全感足够的人,抗压性较高,也不太容易因他人的三言两语受到打击,相反,他 人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就影响一个人。蔡持兴指出,所谓的安全感,是一个人对于生活环境及活着 的世界感到安全,而一个安全感不足的人是可以通过照顾好自己来慢慢建立安全感。


“这世界上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很有限,哪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照顾好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可控的情况下为自己做得好的几项事情,都是可以逐渐加深安全感的部分。”


虽然照顾好自己并不意味着不会面对霸凌,但至少能让自己以较强大的心胸去面对,如果可以, 在适当的时候也给予心理素质较弱的人帮助,毕竟减少霸凌并非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大家有共识地去做。


保护自己,勿泄露太多个资

在网上遨游时懂得保护自己这件事情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做的事,也不要在网络上做,同 时避免泄露太多个人信息,做一个进退有度的网络用户。


蔡持兴说:“人只能控制自己所说所做,若不想别人说三道四就要先管好自己,不然就别去在意别人说些什么,或者只把动态限制给一些不会对你胡言的人看。”


另外,在网上泄露太多个人信息很容易面对霸凌者肉搜。 “要知道自己的资料泄露了多少,到谷歌 看看就略知一二。在谷歌上能找到你的资料,也是其他人可以找到的。”


回归教育 父母身教很重要

不管在网络或现实生活中,减少霸凌事件终究要回归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的身教尤其重要,父母可从教育孩子照顾自己但同时尊重他人方面着手。


蔡持兴说,不懂分辨界线的孩子可能会招致霸凌,例如,一些平日唯我独尊的小孩可能会因此被其他孩子杯葛而交不到朋友;一些行为很白目的成人也可能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这不是说霸凌是对的,只是从这些例子看来,霸凌的发生也有可能是双方的行为促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提醒被霸凌者先调整自己的行为。霸凌的发生,其实双方都有其可怜之处,这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缘由才能进一步调整,但这当中并不包括那些无法改变的如:种族、性别、性取向、身高、家庭背景、体能、外型等,如果因为这些无法改变的部份去霸凌一个人的话,这肯定是霸凌者的错了。”


此外,一些刻板印象、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言行,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带来影响。


“孩子在小时候对于肤色、种族、宗教等是没有概念的,成人在生活中如果没有觉察到一些刻板印象,就会在无意识中把它传授给孩子。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发现这些刻板印象,怎么调整并和孩子沟通来达到教育的效果很重要,这些都可以渐渐带来改变。”


学校是另一个社会缩影。老师的言行、学校对杜绝霸凌的立场都可以起着教育作用。 “学校可以阐明对霸凌的立场、让孩子了解什么是霸凌、及时发现霸凌的发生后进行机会教育等,并通过家教协会宣导,让家长也对学校的立场有所了解,这些都是学校能做的。让这些形成一种风气,就可以提升醒觉。”

重新面对,厘清错不在己身

经历过网络霸凌的人或许会留下创伤,要重新面对网络世界需要一些准备和调整。


蔡持兴指出,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被霸凌,也要清楚知道,这不一定是自己的错。


“有意识和觉察自己被霸凌和认知这不一定是自己的错很重要,否则在内化那些伤害性的话语后影 响深远。”


此外,暂时远离网络、关闭帐号这些都是可以做的事。 “试着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自我价值而不是把关注力都放在网上。暂时切掉网络也让被霸凌知道他其实可以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自己有把握处理问题固然好,如果不行,记得寻求外援。


他说,小孩可以找可靠的大人,成人的话,身边的朋友、家人都是可以寻求援助的对象,如果自身无法处理一些后续问题,例如举报或报警的程序,都可以请身边的人陪伴和支援。


“真的孤立无援,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生命线协会等可以求助,可以打电话到这些机构让辅导义 工协助清理情绪,待自己状况较平稳后也比较有力量去做后续处理。”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面对网络霸凌,可求助: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 03-42657995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专线: 03-77810800 / 03-77855955

雪隆檀香爱心福利中心: 03-79719876 / 010-8217681


大马注册心理辅导师蔡持兴:自觉自己的言行然后去提点他人,或去帮助没能力的人发声,这些都是我们在减少网络霸凌时能做的事。

转载自《光明日报》

特约报导:何欣瑜 照片:受访者提供

Comentários


Não é mais possível comentar esta publicação. Contate o proprietário do site para mais informações.

© 2025 by Life Under Umbrella

  • Whatsapp
  • gmail
bottom of page